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
十七大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政策,即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是新形势下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国情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该政策是一项人才引导政策,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农村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一支髙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大学生走进农村基层、协助村干部进行农村工作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此外,大学生村官政策还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培养和储备党政干部人才指明了方向。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从根本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们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建成小康社会急需攻克的一项重点问题。同时,大量应届大学生集中毕业,给城市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为实现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央向全国推广大学生村官政策。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政策至今已经实施多年,在全国各地农村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反馈,为基层农村地区培养了高学历的党政干部人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政策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包括管理观念固化、实施政策僵化、大学生对农村环境的适应性不强等各类问题,与政策设计的初衷相比较,很多方面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海南省在1999年率先开展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是全国最早一批采用选聘优秀大学生前往农村任职村官的方式来为农村选拔人才的省份之一,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政策做了积极的探索,该省各市基层农村地区均招录了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实现了基层人才培养与农村地区改革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成效。但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许多现实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包括大学生村官受聘期满后的分流安置问题、大学生村官队伍流动性过大以及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环境不适应等问题。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解决,使大学生村官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是当下需要重视以及解决的问题。作者曾经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本人深入大学生村官的一线进行实地走访,与众多镇村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进行深入的交谈,收集到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海南省海口市的实施情况和队伍建设现状的一手资料。然后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放设计好的问卷对在职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并将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海口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与大量文献结合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探讨影响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提出在新形势视角下海南省海口市实施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各地区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以及人力资源理论。第三部分简述了在何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以及当今社会下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现实意义。在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树立学习榜样。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海南省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发展历程,重现海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历史经验。第五部分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以及样本统计分析了解海口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第六部分明确目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七部分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工作有关的对策和建议。最后对研究内容做出总结,希望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为海口市以及全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设及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为完善本地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以及基层人才培养带来积极的启发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