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庭观念
疫情
台湾电影
家庭电影
摘要:
自台湾新电影的风潮到“后海角时代”的转型,家庭题材一直深深根植于台湾电影的文化土壤中,许多电影从业者也都在这片沃土中默默耕耘,创造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家庭题材影片。而家庭题材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微观世界,自然也随着台湾社会的发展与变化随之变化。不仅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持续作为叙事的主线,以真实而细致的方式呈现出观众的生活体验;而且原本平淡如水的生活长河逐渐与悬疑、恋情、喜剧等多种电影元素相结合,让家庭题材电影再次成为台湾电影界商业成功与艺术创新的双重典范。在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席卷全国,乃至世界,让所有的人都被卷进这样“病毒风波”。当疫情肆虐,整个社会犹如暴雨天降,被现代工业文明割裂的家庭成员被迫重新“围炉夜话”,疫情之下的芸芸众生之间的关系被无情地聚焦、放大,而家庭战争似乎也在一触即发,让人窒息。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集体情感的“家”显得尤为珍贵,它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为我们在疫情威胁下提供了最温暖安全的港湾,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找到了依靠与慰藉。在此种语境下,台湾电影产业不断发力,迅速以疫情过程中诞生的种种事迹为蓝本,创作出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反映现实世界和歌颂抗疫过程中的美好品德、传播精神价值观。其中以台湾地区的电影产业较为突出,在以家庭电影著称的台湾电影产业融合疫情背景诞生出了以《瀑布》《美国女孩》为代表的“疫情语境下的”台湾家庭题材电影走入了观众的视线,在家庭关系的深入探讨中探索现实生活的未来去向。
本文从家庭观念入手,探析以杨德昌、侯孝贤、李安为代表的台湾家庭电影,以及疫情语境之下的两部家庭题材电影电影,从社会整体视角出发,将家庭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关系之中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家庭题材电影的影像文本,我们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并归类其中的家庭观念。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家庭观念的新特点。为了深入探究这些新特点的形成动因,我们结合疫情背景,运用社会学和家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其次,从疫情语境下的婚姻观、金钱观、伦理观、代际关系等维度入手,疫情家庭题材电影在展现家庭观念时,与父辈时期相比呈现出显著的不同。这些电影试图揭示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观念所展现出的独特面貌。
最后,分析电影中设定的疫情之下的人群成长、生活环境,结合社会发展,阐释疫情环境下不断变化的家庭观念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