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球化
沙特
外籍劳工政策
本土化
摘要: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力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劳动力国际流动的主要动力。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外籍劳工输入国之一,无论是在依赖石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代,还是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沙特阿拉伯王国(1)都面临着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特别是如何引进和使用外籍劳工问题。因此,从全球化视角分析沙特的外籍劳工政策就显得至关重要。根据全球化对沙特的影响、沙特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沙特外籍劳工政策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沙特从农牧经济向石油经济转变时期,外籍劳工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石油行业。此时期的沙特由于在资金、石油开采技术以及管理上严重依赖西方国家,国内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水平较低,处于全球化的边缘地带。沙特政府在保障本国工人就业和优先引入外籍阿拉伯劳工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外籍劳工政策。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沙特石油经济繁荣时期,外籍劳工数量迅速增长。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沙特作为主要石油生产国更加深入地卷入全球化进程。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飙升,沙特国内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沙特经济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为确保劳动力供应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沙特政府制定了大规模引进外籍劳工的政策,外籍劳工数量迅速上升,并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同时,政府在招募、管理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对外籍劳工的有效管理。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沙特向经济多元化转型时期,受全球经济政治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逐步转向外籍劳工本土化政策。外籍劳工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国际油价下跌使财政收入难以为继,阿拉伯之春带来的中东地缘政治剧变,使沙特王室意识到推进改革,实现国家转型的紧迫性,尤其是经济向多元化转型已刻不容缓。王储小萨勒曼推出的一系列经济社会调整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释放本国劳动力的能量,提高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比例,进一步强化外籍劳工本土化政策。尽管沙特政府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落实外籍劳工本土化政策,但该政策目前的实施效果并没有达到沙特政府的预期,在部门分布、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等数据上与沙特政府的目标仍然有一定距离。这一结果是由雇佣成本、就业观念、教育、监管不力等主客观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全球化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作为与沙特一直保持长期劳务合作的国家,中国政府与企业应该深刻意识到沙特政府实施外籍劳工本土化政策的必要性与长期性。因此,我们既应依照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行事,避免产生行政及法律纠纷,保护工人合法权益;还应主动与沙特方面协调,及时了解沙特外籍劳工本土化政策的调整与变动,保证与沙特劳务、经贸合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