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审美 语文学科 融合
摘要: 着眼劳动对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提出语文学习须以劳动审美的姿态融合劳动教育的观点,并在语文实践中积极探索,在语文学习中唱响劳动审美的时代主旋律。即经历充分的语文学习,在文本阅读中寻找与感受劳动的诗意与浪漫,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中咀嚼与回味劳动的内涵与审美,在言语的意义表达中建构与思考劳动的价值与影响。
关键词: 跨学科 小学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活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跨学科视域下劳动教育价值蕴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探索途径,旨在为学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多元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学教学 劳动教育 学科融合
摘要: 本文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劳动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融入方式,同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教学、应用过程性评价、整合多方资源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基地
摘要: 新时代对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新要求。文章立足职业本科院校探讨劳动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意在明确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要点和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文献资料,结合本校实际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要点在于构建新型劳动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共同体管理体系、构建劳动教育平台支撑体系、构建长效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因此,通过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劳动实践基地育人等路径,可以为优化职业本科院校劳动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劳动教育整体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 “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摘要: “五育并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育人理念,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正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持续深化。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其实施路径的创新与优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焦点。在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后发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功能弱化、价值异化、实践困境及与德智体美诸育融合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协同型劳动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型劳动教学模式、营造联动式劳动实践环境、形成综合型劳动评价机制、营造全方位劳动教育氛围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旨在构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立体化育人机制,实现对德智体美诸育的有机统合与价值赋能。
关键词: 凯兴斯泰纳 劳作教育思想 劳动教育
摘要: 西方教育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诸多倡导劳动教育的教育家,德国的乔治·凯兴斯泰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劳作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厚的理论渊源以及坚实的实践基础。其劳作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劳作教育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劳作教育是有指向的,而非盲目的;劳作教育是实操的,而非纯理论的等方面。审思当下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重新理性认识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无疑对我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启示我们要明确劳动教育的价值属性,在育人的基础上塑造国家共同体意识;强化劳动教育的课程属性,构建目标导向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属性,利用主体驱动探索情境性项目实施。
关键词: 劳动教育课程 三重逻辑 长效机制
摘要: 知识、社会、学生是劳动教育课程生成的三个基本变量。劳动教育课程生成遵循知识的生产逻辑、社会的需求逻辑、学生的成长逻辑等三重逻辑。劳动教育课程生成的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三重逻辑的耦合具有普适性,且决定了劳动教育课程生成的依据、目标、动力和支点。推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学校自主决策机制、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市场灵活调节机制的协调统一、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三重逻辑的耦合,高质量地生成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劳动教育课程 生成逻辑 价值意蕴
摘要: 中医药文化中崇尚劳动和尊重实践的价值理念、热爱劳动和乐于钻研的精神风貌、辛勤劳动和敬畏生命的行为自觉、诚实劳动和敬业奉献的道德追求等元素与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相契合。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分众施策、创新教学载体、健全评价机制等举措,有助于实现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劳动素养、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构建特色劳动教育场景、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模式,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素养 清河中学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摘要: 北京市清河中学在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过程中,结合学生劳动教育实际,构建了“‘3+3+N’劳动教育课程”,即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类别。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大学生 劳动教育 数字技术
摘要: 数智时代,数字技术与大学生劳动教育双向互动,技术升级给劳动教育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存在消解劳动教育价值、遮蔽劳动教育主体性、弱化劳动教育实践效果等风险。因此,必须寻求有效化解潜在风险的实践理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确立技术嵌入的价值原则,加强劳动教育的主体性建构,借助技术手段培养主体思维,提升主体的数字素养,打造虚实结合的新样态,提升虚拟场景的劳动实践感,立足真实世界的劳动教育实践,促进数智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