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施困境 对策研究
摘要: 高职院校在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过程中遇到课程目标定位不明、师资明显不足,缺乏相配套的教学设施,课程实施基地明显不足,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设计等困难。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及适宜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理顺课程设计,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与专业教学加强融合,使学生能理解劳动本质,认识劳动教育价值,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劳动教育育人功效。
关键词: 卢梭 劳动教育 自然主义原则
摘要: 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遵循自然主义的原则,以卢梭的劳动观作为基础,观照现实社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培养身心两健的“自由人”提供指导。深入了解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当代劳动教育的开展具有启示作用:深化劳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教师道德品质建设,发挥榜样作用;细化劳动教育内容,选择合适形式。
关键词: 新时代劳动教育 民族地区教育 教育均衡
摘要: 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体系的关键维度,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具有独特价值。本研究聚焦内蒙古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分层抽样选取东、中、西部9所代表性小学开展调研,通过综合问卷调查与区域比较分析,提出内蒙古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范例。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魔方化 寄宿制 实施策略
摘要: “魔方化”劳动教育是指学校利用魔方作为载体,把劳动教育构建成“魔方化”“三轴六极”的立体、交叉、多组合模式,并在魔方的多维度转动中,实现劳动教育各部分的互相促进、相互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正确价值观、良好品格和关键能力,打造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幼儿家庭 教育途径 家校社协同
摘要: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组织开展作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强调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拓宽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细化了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等,强调了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家校社协同实施机制。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已成为国家政策和教育研究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新课标 劳动教育 高中语文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素养的培养阵地,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的使命,更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既是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也是实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探索。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新课标理念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随后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措施,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A-KANO模型 劳动教育 课程平台 大学生 设计策略
摘要: 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构建规范化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平台服务系统已成为推动劳动教育实效的关键举措。研究以高校内部课程平台和社会教育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功能分析、参与式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潜在需求。同时,运用A-KANO模型绘制需求属性划分图和提升矩阵,并结合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正。基于此,从核心功能保障、体验增益优化、创新价值挖掘三个维度提出平台设计策略,并最终产出平台学生端的设计实践方案。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小学生 综合素质 影响研究 教育改革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多所小学的实证调查,综合所取得的材料,分析劳动教育在提升小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实施力度不够、课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保障 成长成才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高专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资助育人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学生的经济保障,更影响其成长成才。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同资助育人有天然的契合性。将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构建劳动教育驱动下的资助育人生态体系,能够实现物质保障与精神成长的协同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为高职高专教育注入新活力,推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劳动教育 中小学 聊城专区
摘要: 利用档案、教育简报等对聊城专区1962—1965年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实证研究,这一时期聊城专区劳动教育以农业劳动为主,针对当时学生普遍存在的“下乡种地没出息”的观念,聊城专区中小学依据国情规范和完善劳动课程,依据农情凸显劳动教育的日常实用性;依据学情涵养中小学生劳动情怀,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劳动观念发生转变,认为“农业劳动是一条通往宽阔天地的路子”,提升劳动认同感和光荣感,塑造了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