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观念
入门阶段
实践体验
五育
分层分类
目标规划
育人目标
匠人精神
摘要: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可以适时渗透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育的学习场、体验场、实践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设计劳动班本课,构建劳动素养目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分类设置班级劳动育人目标和课程,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构建劳动教育的“学习场”。基于班级学生主动劳动意愿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的情况,确定班级分层分类的劳动教育素养目标:初一是劳动启蒙入门阶段,主题是劳动与生活,目标是劳动自理,培养劳动意识;初二是劳动的实践体验阶段,主题是劳动与技术,目标是劳动自爱,培养劳动匠人精神;初三是劳动行为习惯塑造建立阶段,主题是劳动与社会,目标是劳动自律,培养劳动服务意识。基于目标,班级开发设计了“劳动育德,劳动增值,劳动强体,劳动育美”的劳动班本课程。逐层递进的劳动教育目标规划,把劳动目标、劳动主题、劳动内容等多个维度结合起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劳动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