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教育 五育融合 实施策略
摘要: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劳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小学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五育融合”在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劳动课程的特点,把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结合起来,构建全面融合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专业课程 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摘要: 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为例,对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评价方法的完善,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策略
摘要: 通过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目标、时代价值进行分析,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实践策略,要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教育体系当中,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形式,完善师资力量保障,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机制 协同育人
摘要: 为持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效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构建协同育人的全新职业教育模式。高职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面临劳动教育适应性偏低、产教融合内容性缺失、教育教学兼容性不强等困境,因此,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构建政府政策引导、行业协调的对话机制,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改善劳动环境,组建起高素质师资队伍,加速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协同化进程。
关键词: 劳动观念 劳动课程 劳动技能 劳动评价
摘要: 劳动教育是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农村学校可以从劳动观念的塑造、劳动课程的开发、劳动技能的传授、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实践、增强劳动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 教育成效 器材配备 教育资源 立德 立体式 软件应用 设施设备 树人
摘要: 西安经开第七小学,一校两部坐落于西安经开区凤城六路和万华园·上观苑小区北侧,拥有51个教学班和2551名在校学生。学校配备先进的多功能部室53间,从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到软件应用,全方位、立体式布局规划,部室器材配备齐全,设施设备先进,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学校结合地域特点,依托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生态劳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 "三融" 劳动教育 本科就业
摘要: 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化与革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下简称"三融")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教育不仅被视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更被看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和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职业本科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积极探索和实践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本科就业教育的路径,对于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劳动教育 融合共育 人文性与工具性 劳动素养
摘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劳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从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爱惜劳动成果、了解劳动常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等方面融入了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助于发挥跨学科整体育人的优势。本文从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结合实践活动开展跨学科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整合家校力量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三个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共育的实践路径。本文还从课程资源整合、价值引导、实践提升、多元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共育的教学思考,以期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幼儿园 劳动教育 传统文化
摘要: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业文化的智慧结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幼儿园教师去挖掘、传承、创新,使之成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课程素材。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一方面有利于落实《指南》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可通过节气种植中的劳动、节气食育中的劳动、节气民俗中的劳动,将二十四节气与幼儿园劳动教育充分融合,在激发幼儿劳动兴趣、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和习惯的同时,也使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劳动教育 教学改革
摘要: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劳力并劳心”,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微生物学课程特性与学生发展的需求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重新制定了课程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课程团队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塑造和劳动素养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两大路径深度挖掘了微生物学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课程劳动教育的教学探索。实践表明,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明显增强,学生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劳动素养和创造性劳动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学习效果显著,初步达到了较好的课程劳动教育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