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劳动关系政策
中央法规
政策文本
聚类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
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直接受到劳动关系发展状况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面临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由于政策环境、制度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必要进行劳动关系政策分析。文本分析应用于教育、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已经成为了政策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国内劳动关系政策量化分析尚存在空白。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借鉴现有政策文献分析方法,以我国国家层面劳动关系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政策发布主体、政策效力级别等外部特征分析、政策各阶段热点关键词演变分析、基于高被引政策的政策演进路径探讨。得到了如下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制定与研究的相关建议。(1)政策主体上,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为核心主体”转变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筹,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效力级别上,“以规范性文件为主,规章类与团体规定次之”。完善法律政策的同时,代表某一群体或行业的政策主体应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加强政策执行的专业性。(2)按时间维度将政策划分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构成各自的聚类群体。由关键词聚类结果发现,政策主题主要由阶段Ⅰ的“加强劳动保护,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主线制定政策,转变为阶段Ⅱ的“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加强争议处理工作”方面,再由阶段Ⅱ转变为阶段Ⅲ的“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维护劳动者权益”上,最后,阶段Ⅳ主要任务转变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成为热点主题。由于政策制定具有滞后性,政策主体应尽可能避免政策制定与政治经济发展失衡带来过多失效政策的产生。(3)基于关键词频次变化、关键词中心度指标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构建了基于共词网络的政策演变图谱。通过高被引政策的共现分析,得到了劳动关系政策演进路径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政策主体应注重政策的时效性与实效性,重视诸如强中介作用政策条文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