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保障
多维贫困
区域分析
对策建议
摘要:
贫困问题是各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减少和消除贫困是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使得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改善。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中国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至此,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耀眼的减贫成果之下,也不能忽视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后,中国农村家庭贫困将转向更复杂的相对贫困问题,而多维贫困是相对贫困的主要特点。在此背景下,重新识别与测量中国农村家庭贫困状况,将中国农村家庭贫困问题从绝对贫困视角扩展到更具现实意义的多维贫困视角是适宜的,这对于今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数学方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中与本研究研究内容相关的指标与数据,从收入、基本生活、教育、健康和住房5个维度共10个指标构建农村家庭多维贫困体系,根据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村家庭贫困的维度进行识别,并进行按维度、指标、区域和省际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互助四个方面构建社会保障指标体系,通过Probit模型进一步从全国、区域、省际三个方向探究社会保障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家庭在基本生活及住房上困难明显减轻,但教育及健康被剥夺情况严重;(2)中国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区域间呈现失衡状态,其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发生率持续处于较高的位置,按照省际分解,甘肃省、河南省和辽宁省多维贫困指数处于较高水平;(3)社会保障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有显著地减缓作用,其中医疗保险、政府转移支付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而养老保险与社会互助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4)家庭特征、户主特征、村居地理位置均能农村家庭贫困产生影响。最后,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制定多样化的扶贫救助政策;鼓励贫困人口参加养老保险项目;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脱贫作用以及积极引导社会互助参与脱贫。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在传统的以收入为核心的农村家庭贫困测量体系基础上,纳入了家庭基本生活条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基本教育情况等非收入指标,从而形成了农村家庭多维贫困测量指标体系,更好地说明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将农村社会保障进行更系统、全面的细分,由此分析了社会保障的某个方面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程度,同时分析整个社会保障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根据社会保障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精准施策。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虽然考虑了将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影响,但未将考农村家庭成员心理贫困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将社会保障进行细分,但是未对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