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淮安市K区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摘要:
长期以来,土地都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农民依靠土地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政府的征地行为使得农民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失地后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失地农民因为年龄偏大、收入水平低和职业技能单一等因素制约,很难自主获取保障。因此,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江苏省淮安市K区成立于1992年,为改善区内整体营商环境,推动区内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区政府向农民征用了大量土地,用于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实力。与此同时,淮安市K区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实施了相应举措,在获得一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亟待优化改进。本文选取淮安市K区为研究目标,以淮安市K区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土地换保障理论、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和可行能力理论,对淮安市K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概括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理清研究思路、构建研究技术路线和确定研究方法;其次,界定本文研究对象涉及的主要概念为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围绕相关概念阐述研究涉及的理论依据;再次,结合淮安市K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进程和成效,总结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成因;再次,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过程中采取的创新做法和经验;最后,针对淮安市K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经过研究发现,淮安市K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使得该群体保障外延扩大,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维护了区内稳定,并促进区内经济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运行机制不够成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且单一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等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导致淮安市K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缺陷、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不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不充分和社会保障工作监督和表达机制不健全。建议淮安市K区通过以下措施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一是通过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来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二是通过科学制定征地补偿政策、创新运营社会保障资金和增加失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来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三是通过丰富社会保障内容和层次、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制度和加强基础性服务来建立多元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四是通过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和重视失地农民权益表达来健全监督和表达机制促进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