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保障
美好生活
当代价值
贫困救助
摘要:
社会保障是以调节收入分配为手段,应对社会风险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关键期,其制度改革的成功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要求我们系统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身陷泥淖的悲惨生活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萌发的“现实土壤”,马克思恩格斯从确证社会保障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出发,以“破”和“立”相结合的新视角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目的本质与功能等的同时,表达出对工人阶级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怀,在表达关怀的同时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思。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是资产阶级安抚工人、稳定秩序和巩固政治统治,延缓资本主义体系崩溃进程的工具,它更多地被看作为资本主义病床边医生开的汤剂,只能缓和资本主义的病症,无法根除其固有的矛盾。工人唯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满足生活需要、接受教育和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由“蜷缩”牲畜式的生活状态发展到自由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状态。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民翘首以盼的生活状态,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制度安排,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科学指导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坚持公平原则,将社会公平贯穿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的全过程;坚持适度原则,建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政府的责任兜底,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与保障力度;加快社会保障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