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退役军人
社会保障
作用发挥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社会福利、保险优抚、临时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正逐步健全和完善。但与之关联的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却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资金支持可行可靠、体制机制独立顺畅,并与社保发展总体进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强大的国防与人民军队,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离开部队后由于配套的社会保障跟不上,使得他们当中的部分人仍然面临着病痛、失业、养老等一系列生活风险。而我国退役军人群体的基数庞大,截止到2018年底,已经达到了5700多万,且相关的信息采集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因此,如何统筹协调好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此类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各级党政机关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结合退役军人的群体特征、保障愿景和现状分析,以山西省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省内相关政策标准和地域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探讨适应工作实际和满足现实需求的,以退役军人为保障对象的,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建立完善、体系优化和作用发挥,着力构建起多元化的保障主体,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内容,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并满足退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通过对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和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征进行梳理归纳,分析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非政府组织在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作了阐述。第二部分是山西省相关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分析,结合山西省的地域特点和政策环境,系统分析了省内现有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影响原因。第三部分是山西省相关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通过对省内退役群体保障愿景的梳理归纳,进一步说明了相关非政府组织的现实意义,并系统分析和论述了相关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具备和发挥的职能作用。第四部分是对策与建议,从配套政策、社会参与、监督管理、运行规则和作用发挥五个方面,对省内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审批设立、运行发展和体系优化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参与方多、覆盖面广,通过研究分析发现,目前山西省在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中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配套法规薄弱、监督管理缺位、保障效能不足等矛盾问题;而在相关非政府组织方面,还存在准入门槛过高、民众关注不够、功能发挥受限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在细致分析国内外相关工作领域的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基础法规建设,首先从政策标准入手,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积极稳妥制定出台政策;同时紧贴地区实际、引入社会力量,打破退役军人社会保障事务中政府机构“一家为大”的传统保障模式,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运行成本低、保障效率高、工作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特点,构建形成互补保障机制,弥补政府的“职能缺位”与“短暂失灵”;通过合理调配公共资源、持续增大社会投入,科学引导并充分释放相关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与保障效能,有效盘活退役群体的资源活力,最大限度的实现他们的保障愿景,进而对退役军人社会保障工作发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