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就业
激励作用
需求导向
摘要:
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就业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对就业能够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应该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导向。然而长春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就业中大多通过保护性政策来影响就业外部环境,或通过短期资金和政策支持来达到预期效果,缺乏长期的系统性的激励机制,因此完善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就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现状,研究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模式主要有:一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促进就业模式;二是降低企业社保费成本的促进就业模式;三是发放就业和技能提升补贴的促进就业模式;四是开发就业岗位的促进就业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现状,得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力度欠缺,影响了劳动者进一步改善自身身体状况、生活条件、培训教育程度,从而制约了促进就业的效果;二是就业培训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往往是时间比较短、不固定,培训机构规模和资质不够,无法满足各层次就业人员的需求,促进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效果不明显;三是社会保障制度对就业激励不足,政策注重保障性只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导致对就业者的保障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所以促进就业的效果也比较有限;四是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和监管机制短缺,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些服务仍无法满足人民的要求,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效果受到了制约。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促进就业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缺失。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仍然还是以解决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为主要考核方向,没有将对劳动者的保障和促进就业作为核心的考核内容,从而导致了社会保障在促进就业方面对劳动者的保障范围和保障力度不够;二是学校和专业性机构参与度不足,导致一方面培训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劳动者的积极参与,无法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三是需求导向的促进就业制度欠缺,没有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作用,导致无法更好地实现就业者和就业岗位的匹配;四是适应现代化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未形成,导致促进就业的成果无法持续。本文通过对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从而提出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作用的必要性和阐述如何完善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从建立促进就业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和社会机构参与的促进就业制度、建立需求导向的促进就业制度和健全适应现代化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四个角度阐述如何积极发挥长春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激励作用,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运行和监管制度等多层次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更好地促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