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生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
积极心理学
摘要: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品质的重要途径,劳动品质的培养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对未来劳动者应具备的劳动品质的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正处在动态发展的关键期,该阶段学生劳动品质的发展将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家庭、学校、社会普遍不重视劳动教育,小学生的劳动品质培养面临挑战。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能与美德的科学,使教育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在促进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方面具有显著借鉴意义。
本研究以小学生劳动品质为主线,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小学生劳动品质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切入进行归因,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首先,对劳动、劳动教育、劳动品质和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等概念进行界定,对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特征、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的同时,阐述了积极心理视域下的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的内涵。其次,从促进劳动教育科学化、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积极和谐教育环境三部分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同时,从教育理念、目标、内容、路径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的可行性。再次,进行小学生劳动品质发展现状实证调查与分析,发现:(1)小学生劳动品质总体发展水平一般,劳动品质各方面发展水平不均衡,其中劳动认知发展水明显高于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发展水平;(2)小学生劳动认知发展水平高于其他维度,接近良好水平,但学生劳动概念认知不清,劳动观念与劳动能力失调;(3)小学生劳动情感发展一般,部分学生热爱劳动程度低,劳动幸福感较弱,存在明显的逃避、歧视劳动的消极情感;(4)小学生劳动意志维度中自觉性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高,劳动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发展较不理想;(5)小学生劳动行为发展水平一般,劳动创新行为发展较差,劳动意识欠缺,创造性劳动不足;(6)小学生劳动品质各维度发展水平在年级、父母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7)劳动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运用程度与小学生劳动品质发展水平存在相关性。小学生劳动品质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发展不完全以及劳动品质培养环境欠积极。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层面切入,提出小学生劳动品质培养策略:一是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劳动思维;二是挖掘积极人格潜质,构建积极劳动品格;三是建立积极社会组织系统,构筑劳动品质培养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