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转型期社会 组织分化 整合 官僚制 行政改革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过错原则 劳动价值理论 资本概念 劳动创造 经济学 社会学 路径
ISBN: (纸本)7301041411
关键词: 劳动科学 《中图法》第三版 分支学科 类目设置 劳动关系 劳动经济学 自然物质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劳动社会学 单独设立
摘要: 关于在《中图法》中设立“劳动科学”类目的几点思考杨燕玲宋永香(首都经贸大学(西区)图书馆北京100071)《中图法》作为权威的图书分类法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图书的科学分类提供了依据。但是,《中图法》每修订一次后,要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科学文化...
关键词: 劳动卫生学 企业 生存 劳动者 卫生事业 企业管理 生产力 保健事业 生产的社会化 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学研究
摘要: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卫生事业日益显示出其地位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卫生事业更具有普遍的社会性,它对保障生产力因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试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来探讨劳动卫生社会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一些基本框架,以图引起各位同仁的兴趣和关
关键词: 西伯利亚 经济管理学院 中等医学教育 高等医学教育 统计学 运输组织 劳动社会学 城市管理 会计核算 工业和建筑业
关键词: 劳动社会学 经济学 经济专业 大学生 社会发展过程 劳动组织 内容和意义 社会性问题 劳动定额 劳动市场
关键词: 水路运输业 管理问题 教学参考书 水路运输企业 海勤人员 劳动社会学 市场经济条件 解决方法 分析方法 核算方法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社会学分析 新时期 劳资关系 劳动问题 从业人员 社会学研究 社会结构 劳动关系研究 大中型国营企业
摘要: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较显著的有工人在企业中相对地位的下移;工人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具有特殊身份的工人--农民工与失业工人的出现;在新的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的劳资冲突与协调。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看到我国劳动问题发展的动向,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劳动社会学 劳动群体 马尔 科维奇 地位 劳动过程 对象
摘要: 关于劳动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南斯拉夫〕Д·马尔科维奇在科学知识系统中,劳动社会学具有双重地位——既是普通学科又是专业学科。普通社会学的范畴奠定了对劳动进行实际研究和理论思考的基础。普通社会学范畴首先是:认识社会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对...
摘要: 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较显著的有工人在企业中相对地位的下移;工人内部出现了阶层分化;具有特殊身份的工人——农民工与失业工人的出现;在新的所有制企业中存在的劳资冲突与协调。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看到我国劳动问题发展的动向,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中国改革过程,各种劳动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劳动关系方面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我们观察到我国劳动问题发展的动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变化的全貌。一、劳动关系研究溯源(一)中国早期社会学工作者的努力与研究成果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一开始就很关注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1926年陶孟和主持社会调查所对北京的手工业工人进行了调查;1927—1930年,他又先后对塘沽工人及上海工人家计、北平旧式手工艺工人生活费及北平工人生计、华北铁路工人和华北纺织工人工资待遇等问题作了调查;1928年,我国出版了李剑华的《劳动问题与劳动法》一书。1929年,陈达出版了《中国劳工问题》一书,这是中国城市劳动问题研究的第一本专著。1930年又出版了《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塘沽工人调查》、《河北省及平津两市劳资争论的分析》、《中国劳工年鉴》等。1940年,史国衡对军需工厂工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写出了《昆厂劳工》一书,书中附录了田当康著的《内地女工》,论述了当时女工进工厂的社会原因及她们对工业发展的作用。解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学建设虽有所中断,但对劳动问题的研究并没有中止。到社会学恢复以后,对劳动问题的研究更加活跃。近十几年来,劳动关系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广泛。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对劳工问题的研究,全国总工会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有关职工问题的社会调查,涉及劳动社会学的各个方面。(二)劳动关系研究的国际社会学渊源1.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关系本质的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对劳动问题有过深刻的研究,提出劳动的本质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两部经典著作是有关劳动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都具有显著的社会学特征,它重点研究了劳动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考察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现象,以及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的劳动者及劳资关系。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女工、童工、罢工、工资、工时、工会、工人运动、失业、教育、男女同工不同酬、就业与付酬上的种族歧视等问题作了普遍的研究。这些问题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劳动领域不同层面的劳动现象及社会关系现象的具体表现。恩格斯在此书中,首先以社会冲突的观点重点分析了劳资关系,他分析了引起劳资冲突的社会根源是工人的非人状况和社会意识的不平等;其次是揭示了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最初是以破坏的形式出现,然后是工人学会利用工会组织进行合法的经济斗争,而劳资冲突的最高形式则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最后论述了劳资冲突的结果和解决冲突的途径,即只有社会革命才能彻底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