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洛南县
农村
劳动交换
摘要: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农户的生产生活面临着劳动力和资金双重缺失的困境。传统农村社会中,农户之间在资金、劳动、物质等方面广泛的劳动交换部分地缓解了这一困境,但农村社会的剧烈变迁使得其作用极为有限。研究农村劳动交换现象,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对政府指导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政策价值。对县域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户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助于丰富和完善社会交换等中层理论,以增强其综合解释力,更好地为社会学研究服务。
本研究主要从社会交换、现代化、家庭功能、农户生产经营等理论的综合视角,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洛南县闫沟村作实地研究的样本,对农村劳动交换现象进行深入的社会学分析。通过对传统、转型时期农村劳动交换特点的考察,建构了农村劳动交换发展的理论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预测现代农村劳动交换的特点。最后针对洛南县农村劳动交换的现状,提出促使其向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是:
第一,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引起劳动交换特征的变化。
第二,劳动交换的核心动因是农户实现家庭目标、完成具体家庭任务的需要。而农户所拥有的交换资源的结构决定了农户劳动交换的类型结构。
第三,农村劳动交换的具体形式是否具有现代社会的特点,其主要评价指标是劳动交换的效率。
第四,从农村劳动交换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农村的劳动交换具有明显的传统性,表现为效率低。转型时期,金钱的介入使得劳动交换的效率有所提高,劳动交换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特征并存的特点,这种局面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可以预测,现代农村劳动交换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的市场化、组织化和理性化,洛南县农村的劳动交换必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这正是促进洛南县农村劳动交换发展决策的着眼点。